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 铁人精神城市精神
群众公推发电工临危撑大局
发布时间:2024-01-15      来源:大庆晚报    

  核心提示

孙长顺,是位老石油人。1959年从部队转业,就被分进了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当上了一名钻井工。1961年春,他们钻井队整建制地开往当年还处于保密状态的大庆油田。

本想着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让这片荒原下隐藏了上万年的原油见到天日,长长中国工人阶级的志气,一举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没想到,钻井队却变成了矿建队……

到大庆

长途跋涉来参战

孙老到大庆那年,石油大会战已经红红火火干了一年,但生产生活条件仍很艰苦。

孙老说:“那年的萨尔图火车站是两间站舍,一棵树,是个小得可怜的三等站。经停的时间短,到了站急急忙忙下了车。

“刚刚下过雨的荒原上,成片的芦苇异常嫩绿,一片生机盎然,让人的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心里想着,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甩开膀子打井,让地下的石油滚滚流个不停,那是多么畅快的一件事啊!

“坐上迎接我们的敞篷解放车,在高低不平的芦苇丛间的小路上穿行,长时间的旅途疲惫,大家都被这好似摇篮般的车厢晃出浓浓睡意……

“不知道过了多久,听到有人喊下车。军人出身的我,一跃而起迅速下车,问了一下接待的同志,说此地是群英村,也是我们当天的临时驻地。

“帐篷是新搭的,有的地方连芦苇也没来得及放倒。可能是不久才下了雨,包括木板钉起的通铺下,水还没有排干。虽然眼前的情况,跌破了我们所能想像的底线,但我们啥也没说,既来之则安之吧,毕竟长途跋涉,上眼皮直打下眼皮。草草地铺好行李,钻进被窝就沉沉睡去了。”

钻井队

改行建起干打垒

孙老这批从新疆赶来参战的,有三个钻井大队。人马刀枪带了个全,大家摩拳擦掌,就等着在这松辽盆地上大干一场,让新中国工业设备都能喝饱自产油,粉碎国际反华势力妄图用石油卡我们脖子的“美梦”。可是,会战工委却给了他们一个意想不到的任务……

孙老说:“当时,到达会战集结地的钻井队越来越多,井是不愁打不上。可是,会战工委的领导没有只顾眼前,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几个月之后,就是如何在高寒地区,保证人、机器设备、车辆在冬季正常工作。焦急等待打井任务的我们,当天下午被会战工委要求由钻井队变为矿建队,立即开赴打虎庄,抢建干打垒,满足冬季到来时的生产生活需要。

“盖房子?我们是来打井的……当时,队里的许多钻工想不通。指导员摆事实、讲道理,向大家提出‘三问’:萨尔图的冬天,动不动就是零下四五十度,天冷了,井上设备无遮无挡,运转起来都困难,生产咋进行?这么多人还住帐篷,如果冻伤,大量减员,咋能做到多产油?运输的汽车没个库房,怎么保证井上需要的物资运送到位?‘三问’一出,发牢骚的同事不说话了。

“当年指导员说的这样一段话,让我今天都忘不了。‘这个任务比当前的打井更加重要,不能以短视的思维看待这个由钻井队改为矿建队的大问题。要从争分夺秒、拿下大油田的高度来看待抢建干打垒工作。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是在搞副业,也不是不务正业,我们今天的工作,正是在保证油田持续稳定的正常生产,与一线会战职工使的是一股劲,做的是一样的功……’

“指导员的话,就像给我们打了一针兴奋剂。思想统一了,大家的干劲也上来了,列队步行向打虎庄前进。

“大约下午4点多,我们赶到了当时只有3户人家的打虎庄,把帐篷从车上卸到地面,还没等支起来,天就黑了。

“为了先解决吃饭的问题,大家索性放弃了支帐篷的想法,先在周边割了些干草,就地挖坑,埋锅造饭,一顿高粱米饭下肚,大家就和衣躺在通铺上,望着天上的星星,体验了一把‘天上房,地当床,瞅着星星入梦乡’的‘战地’浪漫。

“熟能生巧,干打垒盖着盖着,经验就有了,进度也比从前快了很多。那时候,时兴成立几支青年突击队,比进度、比质量,你追我赶,轻伤不下火线,累了也咬牙坚持着。就这样,干打垒的办公室、大礼堂、卫生所、托儿所、家属区,一个个地立在地面上,看到眼前用自己汗水建起的工作和生活区,那种满足感胜过了超负荷的劳累。”

发电工

临危受命担重任

1962年,大庆钻井职工生活基地在三十井(也就是创业庄)成立,生产、生活区要随之西移。老党员、积极肯干的孙老,在这个时候,被调到了基地。

孙老说:“我到时,三十井还没有一栋房子,住的是帐篷。路也没修,汽车轮子都绑着防滑链条,在野路上小心地穿行。食堂也是临时用草帘围成的,挡挡风沙而已。

“基地规划建设,紧锣密鼓。当时,条件已经有所改善,有了砖厂,盖的都是清一色的砖房。包括薛桂芳大姐在内的许多家属,也从原来开垦的地块上,向三十井基地集中,并在这里开荒种地。

“房子盖好了,一些如商店、托儿所、粮店什么的都规划出了位置,但用电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领导决定,成立小发电站,自己发电。我这个当年钻井的柴油司机,被调去发电站。

“说这是个小发电站,在当时也不算小,三台柴油发电机,五六个工人,供应着整个三十井基地的用电。那时候,没有休息日,从早上吃完早饭,干到半夜有人接班,闲着的时候不多。如果发电机出了故障,维修时间错过了吃饭的点儿,就要饿上一顿。其时,那个年月,粮食已经相当紧张,即使吃一顿也吃不上饱饭。就这样,饱一顿、饥一顿的,长时间下去,得了胃病。胃一疼起来,也没药可吃,只能用一只手握成拳头,死死地按在肚子上,坚持在岗位,没有一丝怨言。

“就这么过了将近4年。那年刚入春的一天,我正在发电站值班,一个人急三火四地跑进屋,对我说:‘孙师傅,眼瞅着就要春种了,农时不等人啊!基地的领导们都下放去了五七干校,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让我代表他们找你,你是老党员,在这个危急时刻,你不能袖手旁观,我们都信你,大家都推举你把农业生产的事抓起来!’发电站的同事也说,孙师傅你放心去,基地的农业生产关系到一线钻井工人的温饱,不能耽误啊!

“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作为共产党员要勇于担当。我立即组织基地的5个生产队开会,布置春种的各项工作,并列出任务清单,每天开着拖拉机奔波在这5个队之间,抓落实,看进展,把化肥送到田间地头,一切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看到我的管理这么到位,家属们都高兴地对我说,老孙,我们选你选对了,照这么下去,秋天一定是个大丰收。

“家属们说得不假,经过基地各方的努力,这一年,粮食生产大丰收,我这个临时被推举出的‘民选’带头人,在危难之中显了个身手,受到了领导和家属们的肯定,当上了三十井基地的副主任……”

回首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孙老说:“那时候,就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劲儿,党叫干啥就干啥,绝无二话。就是一个目标,不能辜负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拼了命也要把工作做好。”

红色传承

心底无私天地宽

父亲是军人出身,一生保持军人本色。他从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他对我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只有用努力的工作,报答党的这份恩情。”

他主持正义,危难之时,敢于说真话,敢于挺身而出,全因为心底无私天地宽,他觉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底色。

我们从他身上学到的是老一辈石油人的忠诚、担当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就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精髓。

文/摄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伏虎

 
 责任编辑:李 红艳
  聚焦大庆 更多>>
·李世峰到杜尔伯特县林甸县督查安全稳定工作
·我市住建领域2023年成绩单“出炉”
·“小网格”织就村居“平安网”
·大庆非遗之夜正式启动
·李世峰:推动大庆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大庆市调整租房补贴标准和公租房政策
·大庆这些迎新春文化活动等你来追
  主题活动 更多>>
8024709_f33ec4fb-2e03-4d53-8d77-3817137da053.jpg
8023417_b3a0d10f-8dad-475d-8614-36699e684d33.jpg
微信图片_20231113093339.jpg
未标题-5.jpg
12.jpg
8005297_b7e5f816-6784-417e-8c82-0675611547e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