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 铁人精神城市精神
亲历者讲述《大庆战歌》的诞生
发布时间:2023-01-13      来源:大庆晚报    

04-01-04.jpg

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与铁人王进喜在井场

  核心提示:它是一部周总理亲自指示拍摄的艺术纪录片;

  它是一部全面介绍松辽石油会战的影片;

  它是一部原型人物本色出演的影片;

  它是传世的经典影像——人们所熟悉的“铁人勇跳泥浆池”“人拉肩扛运钻机”“端水打井保开钻”“万里测温”“万点调查”等视频资料,都出自这部影片;

  它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被尘封了十年,等它终于上映时,有些当事人已经过世,再也看不到它了……

  它就是《大庆战歌》!

  这部经久不衰的影片,其诞生及拍摄过程,却鲜为人知。纪录片的主体部分——始于1960年春天的松辽石油大会战是在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的背景下秘密展开的,当时,照相机、摄影机是稀罕物,不可能对当时发生的一切进行跟踪拍摄。

  那么,那些传世的经典影像从何而来?本期报道采访了多位亲历者及专家,为您揭开《大庆战歌》的诞生过程。

04-01-02.jpg

《大庆战歌》摄制组与铁人王进喜合影

  1965年春天

  著名导演张骏祥来了

  北国冬雪飘,南国春阳暖。

  接到记者电话的时候,80多岁的赵明勋老人身在南方。他的思绪回到了1965年北国大庆的春天,当年,他是《大庆战歌》摄制组的参与者之一。

  赵明勋,196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在报社当过新闻记者,1995年任大庆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以下是赵明勋老人的讲述——

  1965年3月8日,《战报》编辑部主任傅广诚通知我去大庆宣传部报到,徐文野部长让我参加一个电影摄制组。

  原来,在这一年春节过后不久,大庆油田迎来一批上海电影人,他们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组织的一个强大的拍摄班子,带队的张骏祥是上海电影局的局长、著名导演兼编剧。他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留学美国耶鲁大学,专攻戏剧和电影,执导过《翠岗红旗》《新安江上》《白求恩大夫》等经典故事片,他创作的剧本《鸡毛信》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我到宣传部报到后,徐部长带着我,还有孙宝范、向宁康等见到了张骏祥,慢慢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一切都要从“工业学大庆”说起。

04-01-03.jpg

1966年10月摄制组请哈飞公司直升飞机协助在大庆航拍

  1964年初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号召,一时间在全国掀起宣传大庆的高潮。随着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家喻户晓,话剧《初升的太阳》在北京巡演,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石油人怎样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一举拿下了大油田。

  而早在此之前,张骏祥就因为从新闻媒体宣传中了解到松辽石油会战感天动地的故事后,凭着多年搞电影的经验,立刻意识到这是创作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故事片的好题材。于是,便心潮激荡,跃跃欲试。

  周总理亲自指示拍摄

  定为“艺术性纪录片”

  亲自布置这项任务的人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记者又拨通了孙宝范老人的电话。他与赵明勋一样,当年同为《大庆战歌》摄制组负责写剧本的成员之一。

  “张骏祥最开始准备拍摄的是故事片,后来请示周总理,周总理亲自指示先拍摄一部‘艺术纪录片’!”孙老说。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1965年初,张骏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去北京开会,向周总理汇报了要去大庆油田创作拍摄一部以石油大会战为题材的故事片。周总理听了很高兴,他说,拍大庆故事片很好,但你们不太了解大庆,马上拍恐怕不行,建议先拍一部纪录片,在半年之内拿出来,让大家知道大庆石油会战是怎么打上去的。

  张骏样提出,大庆石油会战一些重要事件没有留下电影资料怎么办?

  周总理说,重要的事件如果当事人还在,可以补拍,把过去做过的事情再重新做一遍,把它拍下来。

  张骏祥问:“那还叫纪录片吗?”

  周总理说,可以叫艺术性纪录片嘛!艺术性纪录片与新闻纪录片有区别,但本质上还是纪录片,不是故事片。总而言之,你们通过拍艺术性纪录片,与大庆工人一块战斗,深入生活,积累创作素材,为拍故事片做准备。纪录片的剧本创作要搞“三结合”,吸收大庆人参加。

  艺术纪录片,是指用真人、实物、实景模拟当时的状况进行逼真的表演。这是让时光倒流,在没有电脑模拟的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随后,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文化部部长刘白羽又奉周总理指示,来到大庆协助张骏祥策划拍摄。

  而且,这里还有个关键问题,影片中的主角王进喜谁都不能替代,必须由他本人上镜,才真实。但如果铁人不配合,再天才的导演也是无计可施。

04-01-05.jpg

赵明勋(左)当年在《大庆战歌》拍摄现场

  如果当演员

  铁人是一位“功勋演员”

  果然,铁人坚决不同意。他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补拍个啥!我忙得很哩,哪有工夫跟你们拍电影。”

  这可让张骏祥犯了愁,只好去搬救兵。徐今强、季铁中、刘白羽等人彻夜长谈,也没能说服铁人。最后只好动用“杀手锏”,以周恩来总理的名义给铁人“下达任务”,铁人才同意配合拍摄。

  但铁人提出一个要求:“我可以带领1205钻井队的原班人马,把那些情景重复一遍,但是导演不能干涉,我当年怎么干的就怎么演,不摆花架子,实打实地干一遍。”

  张骏祥答应了铁人的要求,铁人这才接受了任务。

  赵明勋讲述——

  1966年春夏之际,大庆的天气乍暖还寒,《大庆战歌》的拍摄进入关键阶段,摄制组决定在油田中区南部的一口井上拍摄“人拉肩扛”画面。

  这是《大庆战歌》里的一个重场戏。

  1205钻井队的四五十个人都参加拍摄,场面很大。张骏祥站在摄影师身旁,在一辆卡车上手拿话筒居高临下指挥,孙永平、天然两位副导演靠前组织拍摄场面。这时,钻台已安装完毕,铁人站在钻台上指挥工人往钻台上抬钻机绞车,这可是一件庞然大物,有四五吨重,完全靠人力把它从平地抬到两米高的钻台上,谈何容易?铁人让工人把4根钻杆斜搭在钻台上,用撬杠和棕绳,通过钻杆的斜坡,一点一点把绞车向上滑动。铁人一会儿在上面用手拉棕绳,一会儿又下来用撬杠撬。当钻机绞车快要搬上钻台时,铁人高声喊着号子:“一二!一二!”双手上下有节奏地拼命挥舞指挥,一鼓作气把绞车拉上钻台,全然忘记了是在拍电影。

  张骏祥被眼前的场面深深震撼了!他后来回忆说,铁人带领1205钻井队工人生龙活虎地再现了当年人拉肩扛的情景,特别投入,一点儿没有做戏的感觉,他暗自夸奖铁人:如果当演员,他一定是一位“功勋演员”。

04-01-06.jpg

人拉肩扛的画面

  真实复原再现

  “千军万马战荒原”

  本期报道除了采访赵明勋、孙宝范老人外,记者又与张彬、杨海峰等多位专家认真梳理《大庆战歌》诞生的过程。

  张彬说,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一部原型人物本色出演的影片,比如,拍摄“五把铁锹闹革命”的时候,天气不太好,草原上风很大,摄影师建议推迟一天,张俊祥就问薛桂芳,当年你们开荒是什么天气?薛桂芳说,大庆的春天总刮风,就是这样的天气。于是,张俊祥果断决定:“拍!”

  赵明勋讲述——

  1966年6月,“文革”风云突起,张骏祥被召回上海,离开了《大庆战歌》摄制组。好在重场戏大都拍完了,《大庆战歌》1966年9月基本拍竣,送审片拿到北京等候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审查。

  我和摄制组部分同志继续配合补拍外景。我们从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请来直升机试飞机组在大庆上空进行航拍;由老部长余秋里出面联系,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调来200顶帆布帐篷,在大草原上搭建起来,补拍1960年初千军万马会师大庆的宏伟场面……到了当年11月份,形势急转直下,《大庆战歌》这部来之不易的珍贵影片被封杀,直到1976年10月才得以重见天日。

  杨海峰说,已故的周恩来总理和铁人王进喜无缘观看这部“起死回生”的《大庆战歌》,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通过它看到了真实的大庆石油会战、真实的王进喜。

  栏目策划/刘诚 文/摄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白玉兰

 
 责任编辑:李 红艳
  聚焦大庆 更多>>
·我市全力保障医疗物资供应
·城市亮化点“靓”大庆夜
·“一色一策”精准服务老年人
·我市向8家市属医院医务人员发放“补贴”
·大庆3个社区通过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认定
·大庆启动重污染天气三级响应预案
·奋楫扬帆踏浪行 砥砺奋进新征程
  主题活动 更多>>
a0481c9f564025164ba85d.jpg
e0be03285c602401800b22.jpg
a0481c9f564023df0ab522.jpg
a0481c9f564023cc63cf0b.jpg
0025ab14606c24111df80e.jpg
e0be03285c6023fa6e214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