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 铁人精神城市精神
一个瞌睡让他铭记一生
发布时间:2021-01-15      来源:大庆晚报    

  吕成林说,他是幸运的。来油田时,吃饱肚子已经不是问题,而且工作的艰苦程度比起先前好了许多,那段岁月也留给他太多温暖的回忆。

  18岁一心向油田 

  吕成林与油田的缘份,可谓一波三折。

  “我能来大庆,多亏了我的姥爷。我的母亲,对我当工人的想法坚决反对。因为我长到18岁,没出过力,即使出外捡个柴火,母亲都要让弟弟和我抬着回家,其他的活基本都不让我伸手。邻居看不下眼,说母亲偏爱我、娇惯我。所以,当工人,出大力、受大累的事儿,母亲是断然不会同意的。非常强势的母亲,早早就给我规划了人生,那就是‘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再一个,我当时初中还没有毕业,学校有明文规定,在校生不准参加招工报名。这让心里发痒的我,踌躇良久。”吕老说。

  “母亲的‘高压’加上学校的‘禁令’让我眼巴巴地看着招工报名进入最后一天。大清早,姥爷来了。看我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就问我为啥?我把想法一说,姥爷沉吟了半晌,对我说:‘你当真想去当工人,不怕吃苦?’我说,自己都想好了,不想在这小县城里混一辈子。姥爷竖起大拇指,夸我有志气,愿意背着母亲,偷偷帮着我把手续办了,这下我乐了,一下子从床上跳到地上,抱着姥爷直蹦。我偷出了母亲藏在箱底的户口,姥爷跑医院、跑派出所,又去学校打招呼,只小半天的时间,招工需要的一切手续都拿到了手。等母亲得信儿,跑来阻止时,一切都办利索了。既然没法挽回,母亲也只能整天以泪洗面,给我做好里外三新的棉衣裤和行李,每时每刻埋怨着姥爷不该把我往‘火坑’里推。

  “1964年12月21日,我来到了大庆,被分配到采油指挥部的南四队当上了采油工。这时候,大庆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但主食大多是苞米面粥、窝窝头、冻白菜汤。按理说,那个年头,大小伙子能填饱肚子就不易了,但对我们这些来自鱼米之乡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饭菜,还是难以下咽。加上很多年轻人对大庆的工作强度估计不足,在家又没干啥重活,粗粮难咽,身体透支,元旦、春节临近,同来的许多青工中想家、逃跑的情绪一下子蔓延开来。”

  一顿饺子解千愁 

  “当年的南四队的宿舍,窗口能看到铁路上穿梭的火车。1965年的元旦那天,我刚下夜班,走进宿舍,发现一个小老乡,趴在窗口,看着鸣着汽笛远去的火车流眼泪。他看见我,哭着求我说,我想家了!这活太累了,生活也不好,不如咱俩回家吧。他这么一说,触景生情,我也和他一起哭了。哭了一会儿,我说:‘既来之,则安之。在哪干活,不得吃苦呀,这点苦,不比创业时候强多了,我还能坚持得了。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再说大庆以后一定有发展,我不想就这么当逃兵……”

  吕老说:“队里的领导看出了这个苗头,为了给我们这些第一次离家在外的游子一个家的温暖,队长、书记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特意托人买了一斤糖,还有瓜子和花生,把我们这些窝在宿舍里、情绪低落的青工们找到会议室,开了个茶话会,人人出节目,把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食堂还特购了面粉和猪肉,配上自产的白菜,实实惠惠为我们包了顿饺子。

  “天寒地冻,心有牵挂的我们,被桌子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熏热了。你抢我抢,一盘盘饺子,分分钟见了底,就这样,盛饺子的盘子是没了上,上了没,食堂里的忧愁气氛,一下淹没在我们的欢笑与打闹之中。那顿年夜的饺子,吃得是那么的香,以至于多少年来,想去寻找这个味道,始终都没能如愿。”

  都是瞌睡惹的祸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以及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干部巡回检查制等一系列严格的制度规范,形成了石油会战中独特且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工人按章操作,干部按章巡检,条条规范写得清清楚楚,不存在一丁点的含糊,不留存一丁点的私情,有事必讲,有错必纠,已经成了油田各个行业中的习惯,直到今天,仍在有序的延续中……

  “那时候,干部的岗位巡检是相当严格的。比如,井房里的设备要一尘不染,到个啥程度呢?干部每次检查,都带上白手套,在设备上下摸,手套上不能脏,哪怕是一点点,也算不合格。设备上刷的漆,要平整光滑,不能有掉漆、粗糙的地方,采油工自检时,发现这些问题,要马上用砂纸把粗糙、掉漆的地方打磨光滑,然后再补刷完整,才算合格。接班的时间呢,更是不能有半点的迟误。因为当时经济条件所限,许多工人买不起手表,为了交接班的需要,队里给每个班配了只马蹄表,一来看交接班时间,二来,提醒每隔一段时间,要巡检一次。这马蹄表自然成了倒班工人手里的‘走马灯’,谁接班,谁拿着用,下班了再交给接班人,这其中就难免出现个交接的时间差。为了按照规范准时准点赶到岗位上,免去因时间差可能造成的空岗情况,我自己省吃俭用,买了只马蹄表,严格掌控工作时间,不让自己的工作有一丝的疏漏,但是百密总有一疏的时候,这个‘一疏’让我不仅在队友面前丢了面子,也让当月的奖金打了水漂。

  “那天,我上零点班。前一天,我们队里进行了一次施工会战,一直干了个通宵,精疲力竭的我,本想补补觉,可是都让队里安排的大大小小的杂事给耽误了,所以,一直迷迷糊糊就接了零点的班。清完了蜡,做了必要的巡检,坐在椅子上想歇一会。哪知道这一歇,瞌睡虫上来了,上眼皮直打下眼皮,最后眼睛就闭上了。也就几十秒钟,感觉有脚步声传过来,我一个激灵睁开眼睛,发现指导员推门进来了。我赶紧站起来。指导员严肃地对我说:‘小吕,你睡着了吧?’我想,这下坏了,让领导发现了。我没有辩驳,就点头承认了。而且,当着指导员的面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指导员啥也没说,点头走了。听着指导员的脚步走远,我的心开始忐忑起来,懊悔自己不该在岗睡觉,违反了规定,盼望着指导员能网开一面,对我睡觉的事小事化了。可第二天早上8点,接班的队友告诉我,早会上,指导员公开批评了我睡岗的问题,并要求各班组举一反三,严格规章制度,不再允许睡岗事件再次发生。唉,一瞌睡成千古恨呀,这次睡岗事件,不仅让我丢了面子,当月的奖金也因此泡了汤。这什事让我记了一辈子。

  “那时候的人,就是这么的一丝不苟,对事不对人,坚持规章制度不讲情面,不徇私情,一切出于公心,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严细的制度和严格执行制度的人,才使得油田的生产管理成为全国的标杆。”吕老说。

  红色传承:优良传统将由我们传承 

  □讲述人:吕洪涛(吕成林儿子)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更要有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金科玉律”。作为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一把火烧出的、全国闻名的岗位责任制,虽然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但今天仍在油田安全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足见它生命力的长久和管理方式的先进性。

  作为父辈的接班人,我们接过的不仅仅是这个班,也同时接过了从他们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来优良传统。创业年代,大庆的石油人为了管理好这个世界级的大油田,发挥了超人的智慧,从实践出发,创造性地发明了岗位责任制,使它在油田的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有能力、有信心传承和发扬岗位责任制的优良传统,让它在我们这一辈手中,坚持下去,发扬光大。

  文/摄 大庆晚报记者 伏虎

 
 责任编辑:李红艳
  聚焦大庆 更多>>
·大庆出台帮扶政策“18条”
·今年大庆继续实施“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大庆:搭上“幸福快车” 畅享美好生活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
·让中国碗装上更多大庆粮
·喜讯!我市1项发明专利获全省金奖
  主题活动 更多>>
e0be03285c602401800b22.jpg
a0481c9f564023df0ab522.jpg
a0481c9f564023cc63cf0b.jpg
0025ab14606c24111df80e.jpg
e0be03285c6023fa6e214d.jpg
4487fc424c4f2351affc04.jpg